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"梨園雜志"↑免费订阅本刊
宋春舫:我不小觑平剧
宋春舫(1892-1938),别署春润庐主人,浙江吴兴(今湖州)人。王国维的表弟。剧作家、戏剧理论家,在清宣统三年最早研究和介绍西方戏剧及理论。宋春舫在旧剧改革,新思潮的引进和介绍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其理论思想和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。
且说我如何不敢小觑平剧!
民国十几年间,三五同志,在北京组织一社,叫美育社。社员呢,大半是镀过金的留学生,对于一切流行有艺术性的玩意儿,如跳舞,溜冰,魔术等都有相当的研究和欣赏力,记得我们当初有一句口号是“以舞蹈来替代麻雀!”
第二年的冬季,有人发起北京四郊冬赈游艺会,几次开会讨论的结果,地点是决定了“真光”,节目是魔术、话剧、西洋歌舞等等。
“没有旧戏,在北京似乎不能号召观众吧?”有人这样的问。“我们应当有自知之明”,有一位社友立起来很激烈地反对:“如果人家叫我们去跳一次‘探戈’,唱一只纽约盛行毛毛雨一类的小曲,以及弹一回披霞诺,我们是决不会丢脸的。但如果现在要请我们去喊几句‘孤王酒醉桃花宫’……那可不免班门弄斧,不度德,不量力了。”
民国游艺会中的京戏表演
真所谓忠言逆耳,我们当时听了这几句话,大家都很生气。这讵不是长他人的志气,灭自己的威风么!尤其是陈×××女士,听了更大大的不以为然。
陈女士是二十年前,北京数一数二的交际明星,跳舞是不必说,并且说得一口好流利的英语;虽然原籍是江南,但却生长在北方,她从小就喜欢哼几句,对于平剧,平日耳濡目染的程度,是更不必提了。而且有时还请人替她说戏。她既然自告奋勇,我们当然一致拥护。结果,平剧的一项节目,便由她去担任了。
节目中最末一项是话剧。名字及情节,现在我都记不起来了。因为全体社员在话剧里一齐登台,所以放在大轴;压轴便是《空城计》,饰孔明的,不消说,当然是陈女士,琴童便是她两个女儿,非常的玲珑可爱;还有那两个扫街老头儿,因为借此可以上台去胡闹一阵,社员都争先恐后的想去扮演。可是司马懿呢,却无人顾问。
第一,司马懿是配角,请问到了那一天,社友都抱着“出风头”主义,谁肯去当这吃力不讨好的配角?第二,即使我们社友之中,有一两位是会唱大花脸的票友,他们不会自己来一出么?如何肯饰空城计的司马懿?我们讨论了半天的结果,只好向城南一个班底里,借一位来充这角儿,代价是袁头十二枚。大概两个月以前,我们便开始预备了,其他的节目,似乎是很简单,很容易,说也奇怪,我们的目标和兴趣,渐渐的转移到了平剧方面。于是乎陈××的家中,便平空地热闹起来,每日去听她吊嗓的,说戏的,后来居然彩排,一天到晚,真是车马盈门,胡琴弦子的声不绝于耳,不在话下。
堂会戏中之《空城计》
我因为有人发表过“贻笑大方”那些意见,总觉有些放心不下。有一天我静悄悄的请了唐××同到陈家去,唐××呢,说起来话长,他是在旗的,如果没有辛亥那一次革命,说不定他现在还是皇亲国戚呢。他听了一段二六以后微微的笑了一笑,说道:“也亏她!”
光阴似箭,我们是真个要登台了。社友大家都兴高采烈,摩拳擦掌,因为我们的入场券,在未开演以先,早已销售一空。话要说回来,我们当时宣传的方法,的确不坏,各大报馆里,我们都有密切的联络,各大机关里,有的是亲戚故旧,而且我们社中有几位社友,在十六七年前,如陆小曼女士等,确是鼎鼎大名,不可一世的,她们都肯牺牲色相,登台演剧,那还了得!
陆小曼之《汾河湾》
古琴、双簧、魔术、探戈、西洋小曲……一样一样的过去了,似乎很顺利,四座彩声不绝,观众也没有离座他去的。忽然台上灯光一亮,《空城计》来了,行头的鲜明夺目,是不必说。一会儿,孔明出来,道白很清楚,台步也还平稳,神情也还合理化,但是无论孔明如何如何的卖力,一点彩声也没有,城头一段,也当得起“平稳无疵”四个字,可是观众好像没有听见一般。这一来,可真把我们社友急坏了,大家都不约而同的,跑到我们自己所留的包厢里面,面面相觑,觉得不妙。有一位,立刻出主意,说人家既然不肯喝彩,让我们自己来干吧。说完这句,彩声便如爆竹一般不断的从我们包厢里射出来,可是别处呢,直到孔明下台,还是一点彩声也没有。
最可气的是司马懿,一出场便有人报以彩声,以后,他每唱一句—好像观众故意和孔明过不去似的便有人喝“好”,从上场起直到下场止,彩声是始终不断。唱《空城计》中的司马懿得到彩声之多,自从有戏以来,这恐怕是第一次吧。
一个月以后,无意之中,我遇到了一位北京有名的评剧家,那一天他也在场。他说:贵社中真是人才济济,尤其是《空城计》中饰司马懿的那一位,神情架子,非常的老练,不要说外行,内行当之,也未免有愧色呀!
我……从此以后,便不敢小觑平剧。
(《宇宙风》1936年第19期)
- 历史推荐 -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
更多梨园旧事get√
致力于寻找和分享
梨園雜志
微信号:liyuanzazhi
今日头条:梨園雜志